技术研发
您的位置: > 技术研发 > 技术资料 > 技术文章 >
何为土壤?如何修复污染土壤?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


20180918140828.jpg

土壤 soil 定义一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

土壤 soil 定义二

连续覆被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物质,是随着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历史自然体。

修复技术 remediation technology

可用于消除、降低、稳定或转化地块中目标污染物的各种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可改变污 染物结构、降低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与体积的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技术。

修复技术筛选 screening of remediation technology

依据经济可行、技术可行和环境友好等原则与特点,结合地块现实环境条件,从修复成本、 资源要求、技术可达性、人员与环境安全、修复时间需求、修复目标要求,以及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等方面综合考虑与分析,通过软件模拟或矩阵评分等技术方法与程序,从备选技术中筛选 出适合修复特定地块的可行技术。

物理修复 physical remediation

根据污染物的物理性状(如挥发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如电场中的行为),通过机械分 离、挥发、电解和解吸等物理过程,消除、降低、稳定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

化学修复 chemical remediation

利用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化学物或制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吸附、沉淀、聚合、络 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土壤或地下水中分离、降解、转化或稳定成低毒、无毒、无害等形式(形 态),或形成沉淀除去。

生物修复 biological remediation

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利用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 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固定或稳定,以减少 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狭义的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指通过酵母菌、真菌、细菌等微生 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挖掘-处置/处理 excavation and disposal/treatment

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污染土壤挖掘、移出原来位置并进行异地处理、处置或填埋的过程。

抽出-处理 pump and treatment

通过在地块地下水污染羽的上游建造(必要时)注水井和在下游建造一定数量的抽水井, 并在地表建造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抽水井将有机(如 NAPL)污染地下水抽出地表和采 用地表处理系统将抽出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技术。

电动分离 electrokinetic separation

在土壤上施加低强度直流电,通过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作用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 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技术。

土壤气相抽提 soil vapor extraction, SVE

通过专门的地下抽提(井)系统,利用抽真空或注入空气产生的压力迫使非饱和区土壤中 的气体发生流动,从而将其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脱除,达到清洁土壤的目的。

热处理 thermal treatment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150 540 ℃),使污染物发生裂解或氧化降解,或使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中挥发分离的过程。

空气吹脱 air stripping

通过加压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的地下水中,使其中的溶解性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穿 过气液界面向气相扩散,从而达到脱除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空气注入 air sparging

原位修复挥发性有机污染地下水的一种技术。利用压力将空气或氧气注入到受污染的地下 水中,产生气泡,促使含水层(饱和带)中的污染物逸出并挥发进入包气带(非饱和带)中, 从而达到脱除地下水中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曝气 biosparging

将空气(或氧气)和营养物注入饱和带,提高饱和带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从而促进饱 和带有机污染物发生生物降解的技术。

循环井技术 circulating well

建立包含空气注入和地下气体抽提的三维循环系统,通过注入井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的地 下水中,使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随着气泡释放出来,再通过气相抽提,抽取和处理释放出 来的挥发性污染物的技术。

填埋 landfill

将污染土壤运到限定的区域内(山间、峡谷、平地和废矿坑内)进行有计划的填埋,使其 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变化,最终达到污染物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焚烧 incineration

在高温和有氧条件下,依靠污染土壤自身的热值或辅助燃料,使其焚化燃烧并将其中的污 染物分解转化为灰烬、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污染物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溶剂萃取 solvent extraction

根据土壤溶液(或地下水)中某些物质在水和有机相间的分配比例不同,利用有机溶剂将 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物选择性地转移到有机相进行物质分离或富集的过程。

多相萃取 multiphase extraction

将溶剂、超临界气体等注入地下,再采用真空抽提系统,将土壤污染物、地下水污染物、 游离相油类污染物以及石油烃蒸气等各种混合物一并抽出除去的技术。

土壤淋洗 soil washing

用清水对挖掘出来的污染土壤进行洗涤,将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转移 14 至水溶液中,从而达到洗涤和清洁污染土壤的目的。

土壤冲洗 soil flushing

将可促进土壤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溶剂原位注入受污染土壤中,从而将污染物从土壤 中溶解、分离出来并进行处理的技术。

化学氧化-还原 chemical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根据土壤或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类型和属性选择适当的氧化或还原剂,将制剂注入到土壤或 地下水中,利用氧化或还原剂与污染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或毒 性低、稳定性强、移动性弱的惰性化合物,从而达到对土壤净化的目的。

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SCWO

通过对水进行适当的加温和加压,利用水在超临界条件(温度>374 ℃P22.1 MPa)下 能与有机物和氧气混溶的特性,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反应及生成 CO2H2O  N2 等无毒物质, 从而达到销毁土壤或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将污染土壤与能聚结成固体的材料(如水泥、沥青、化学制剂等)相混合,通过形成晶格 结构或化学键,将土壤或危险废物捕获或者固定在固体结构中,从而降低有害组分的移动性或 浸出性。其中,固化是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用惰性材料加以束缚的过程,而稳定化是将废物的 有害成分进行化学改性或将其导入某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中的过程,即固化通过采用具有高度结 构完整性的整块固体将污染物密封起来以降低其物理有效性,而稳定化则降低了污染物的化学 有效性。

生物通风 bioventing

通过加压(并可适当加温)对污染土壤进行曝气,使土壤中的氧气浓度增加,从而促进好 氧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生物抽除 bioslurping

通过真空吸引式的抽汲技术,运用生物通风和污染物抽提回收两种机制清除包气带污染土 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或石油烃类污染物。

生物反应器 bioreactor

以活细胞(如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或酶制剂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外进行生化反 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装备和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

通过在受污染地下水流经的方向建造由反应材料组成的反应墙,通过反应材料的吸附、沉 淀、化学降解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自然衰减 natural attenuation, NA

利用污染区域自然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如吸附、挥发、稀释、扩散、化学反 应、生物降解、生物固定和生物分解等,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数量、体积、毒性和移动性。

土耕法 landfarming

将污染土壤撒布于土地表面并进行翻耕处理,促使污染物分散稀释或发生降解的活动。

堆肥 composting

将受污染土壤与水、营养物、泥炭、稻草或动物肥料等混合,通过特定的堆制方式(如用 机械或压力系统充氧并添加石灰调节 pH 等),依靠微生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并将治理达标后的土壤回填原地或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实现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活动。

生物堆 biopiling

将污染土壤挖出并堆积于装有渗滤液收集系统的防渗区域,提供适量的水分和养分,并采 用强制通风系统注入空气(补充氧气),利用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 CO2 和水,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植物修复 phytoremediation

根据植物可耐受或超积累某些特定化合物的特性,利用植物及其共生微生物提取、转移、 吸收、分解、转化或固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从而达到移除、削减或稳 定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等目的。

资料来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青岛理工新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 19051770号-1 www.komatsu.com.cn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1091号 技术支持:万企青建

公司电话:0532-88985802 邮箱:lne21@126.com、lne21@163.com

友情链接:青蓝人才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青岛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外建华诚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青岛市科技局 青岛市人社局

0532-88985802
有事点这里